《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登高饮酒哪个节日?其实这里的登高饮酒节日值得就是我们所说的九月九,重阳节。
重阳节登高
因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其初多与避灾除厄的迷信传说关,后乃成为游览健身活动的一种。多在人日、正月十五日或其他节日举行。至魏晋后,因费长房、桓景传说,相率于九月九日(重九)进行,遂以为俗。较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作绎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第六至九日,登山饮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
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在中国文化中,阳为盛,为浩然之气,重阳之日要登高,佩戴茱萸,以驱灾辟邪,重阳节得名于此。
中国人过重阳已流传许久,最早可追溯到汉初。重阳重阳,顾名思义即两阳相重。据三国时曹丕的《九日与钟徭书》中记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重阳节宴饮之习古来有之。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赏菊的佳节,因而民间也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晋时陶渊明以与诗酒菊隐居出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文人士大夫纷纷效仿,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重阳节饮酒
重阳节仍然保留着吃重阳糕和喝菊花酒的习俗,“登高”尤其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其原因之一是“高”有高寿的意思,之二是登高的确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1989年,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老年人们都喜欢登山秋游,结伴赏菊,古老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与传承精神。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场》:“九月九日,载酒具、茶炉、食榼,曰登高。香山诸山,高山也;法藏寺,高塔也;显灵宫、报国寺,高阁也,释不登。凭园亭,闯坊曲为娱耳。”清顾禄《清嘉录.九月.登高》:“登高,旧俗在吴山治平寺中牵羊赌彩,为摊钱之戏。今吴山顶机王殿,犹有鼓乐酬神,喧阗终日者。或借登高之名,遨游虎阜,箫鼓画船,更深乃返。”
2023-08-25 16:30:47
2023-08-28 13:05:31
2023-08-29 11:18:20
2023-08-29 11:18:20
2023-08-29 11:18:20
2023-08-29 11:18:20
2023-08-29 11:18:20
2023-08-29 11:18:20
2023-08-29 11:18:20
2023-08-29 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