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多丽(chardonnay)是流行的葡萄品种之一,在各大产区均有成规模的栽培,在有些生产过剩的情况下也不见退潮趋势。
在老家勃艮第,霞多丽挤占着黑皮诺(pinot noir)的空间;在德国,雷司令(riesling)也有退让之姿;在新西兰,长相思(sauvignon blanc)也要让之三分。虽然过于饱满的霞多丽葡萄酒曾遭人厌烦,但酒商适应市场的动作却非更换品种,而是选择为霞多丽葡萄酒减重。
1. 橡木桶:浓妆艳抹,还是淡染素点?
霞多丽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中性品种,不与多种工艺化的风格冲突,也能很好地与橡木风味融合,是白葡萄酒产业里的好种子。在霞多丽葡萄酒还没有连年保持成熟稳定性能力的时候,经橡木桶熟成的霞多丽葡萄酒是非常受到鼓励和认可的。这种葡萄酒通常酒体饱满,带有烤面包、焦糖和香草的风味。
发现了霞多丽这种容易塑造的性情之后,大用橡木桶便成为了一种流行风尚,许多酿酒师结合产区特色酿造出了非常诱人的葡萄酒。然而,也有一些应通过保留其本身灵动之姿才能更好展现魅力的葡萄酒,结果因经受过重的橡木桶影响显得不伦不类。
2. abc:严肃反思,还是矫枉过正?
大用橡木桶的风尚在美国和澳大利亚这样的新世界国家尤为盛行,急于满足市场的结果便是同类的霞多丽葡萄酒充斥市场,质量却参差不齐。上世纪90年代时,“abc”成为业内的亚词汇,全称为“anything but chardonnay”(除了霞多丽,什么都行)。形如失宠的霞多丽大有不值一提的极端劣势。当然,向来爽脆的勃艮第夏布利(chablis)此时以“一股清流”之角色成为了幸免于难的受益者。
3. 新世界再造:步历史后尘,还是继往开来?
新世界之内,既有美国、澳大利亚这样的先行者,也有南非、这样的后来者。即便是在美国,加州以外的许多霞多丽葡萄酒就和后来的新世界产区一样直接走了高酸、少橡木桶的轻盈路线。然而,这样的路线选择只是简单的顺势逆反吗?其实,对于葡萄酒这样的生活类的有机物质,已经有不少大贤一直呼吁应保持其自然属性,因为过重的现代手段很有可能破坏葡萄酒长期的储存持续性和风格发展的完整性。
2024-02-29 14:38:20
2024-02-29 14:26:04
2024-02-29 14:24:49
2024-02-26 17:17:18
2024-02-26 11:09:49
2024-02-26 08:46:58
2024-02-23 16:26:12
2024-02-23 16:02:56
2024-02-23 14:40:40
2024-02-23 09:10:03